固話(工作日):
0551-62826768
15395097618、18019906335
工作時間:9:00-17:30 (周一至周五)
工作時間之外可撥打手機號聯系我們哦!湛藍的天空,一望無際的田野,悠閑自在的牛羊,一個個干凈整潔的小村鎮……上下水電、通信、交通應有盡有。德國農村所有的地方均是草坪和樹木,柏油路通達每家每戶。據說,很多德國人的夢想之一,就是有個院子,養匹馬,養幾頭牛,還有雞,羊。
作為歐洲經濟的發動機,德國以工業4.0聞名于世,德國不僅有強大的工業,也有著強大的農業基礎,高度機械化、嚴格職業標準、嚴字當頭做好產品標準化共同成就了德國農業4.0的動人畫卷。
?德國農業數據?
德國國土面積35萬平方公里,大致相當于我國云南省的面積。人口8200多萬,人口密度為231人/ 平方公里,比我國大。
2016年,德國農業用地25065萬畝,約占德國土面積的一半,其中耕地面積17733萬畝,占農業用地的70.7%,草地面積7035萬畝,占28%。德國現有75萬個農業綜合企業,雇用了約450多萬員工,創造價值達4120億歐元。
德國雨水豐沛,日照少,山地和沼澤地多,適于牧草或飼料作物生產,畜牧業生產發達,主要飼養乳用、肉用牲畜。從畜產品產量上看,德國牛奶和豬肉產量居歐盟首位,牛肉產量僅次于法國,居歐盟第2位。從產值來看,主要為牛奶(占本國42.3%)、豬肉、牛肉和小麥,分別占歐盟的19.2%、17.7%、14.7%和17.2%。
德國黑麥、大麥、油菜、土豆和啤酒花等作物的產量均居歐盟首位。2015年德國谷物播種面積9780萬畝,產量4890萬噸,約占歐盟總產量的16%,僅次于法國。
德國的農業從業人員約占總勞動力的4%,農戶不足60萬戶,平均每個勞動力養活124人,80%以上的農產品能夠自給。
這一串驚人的數字背后,是德國農業的高度機械化。在德國,小麥、谷物的生產、收儲、牧草的收割、翻曬、起堆、打包等作業環節,全部使用機械。德國還是世界最大的農機出口國,農機制造業產值約占全世界總產值的10%,產品出口率達74%。德國農業發展如此迅速,離不開這幾方面。
?政府的扶持?
德國實行歐盟的“共同農業政策”,其核心在于農業補貼。據統計,目前德國農民約40%的收入來自直接補貼。
全國有各種聯合體1079個,各類合作社1萬多個。德國設立“德國農民協會”,下設有300多個地區性的組織,90%以上的農民都隸屬于該協會,協會向農民提供各種無償服務,從提供信息到維護農民的權益等,無所不包。
政府會把農產品的生產、收購、加工、儲運和銷售各環節的全部內容始終作為一個完整的農業產業鏈來開發,使農產品的生產、加工、流通各環節間的連接比較順暢,農產品的增值效應十分明顯。
德國的農業發展以中小家庭農場為主,90%農戶經營飼養業及普通種植業,10%農戶是種植葡萄、啤酒花、水果、蔬菜及煙草的專業戶;畜牧業是德國大多數家庭農場重要的收入來源,每戶農民年人均收入約合人民幣31.5萬元。
德國主要農產品是牛奶、豬肉、牛肉、谷物和甜菜,部分地區以種植水果和蔬菜為主。
德國農產品相互采取“以出養進”的辦法,大量生產和出口比較效益高的農產品,進口部分勞動密集型農產品。
?準入門檻高?
在德國,當農民并不是件簡單的事,必須進行農業教育,執證上崗。
在政府大量科技教育投入的推動下,德國形成了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農業教育科研和技術推廣體系。
德國政府十分重視農民素質的提高。普通年輕的新農民必須受過9年義務教育,然后經過3年的學徒生涯和職業技術培訓,由于作物種植周期很長,所以他們通常要經過很長的實習期,考核合格者才有資格擔任農業企業主和農場主。
除此之外,德國十分強調農產品安全問題,以法律形式明確規定農產品的生產標準、農產品加工的添加劑標準,以及農產品及其加工品的運輸、銷售等環節的安全要求。有較為完善的農產品安全及質量監督保障體系、食品安全質量監督機構,設立數百個下屬監測機構。在銷售環節保證上要求農產品都貼上綠色食品的標簽,標明食品的主要成分、生產環境條件、產地、生產單位和綠色食品的檢驗單位,使消費者放心。
?